「唉唷!這陣子老是腳痠、腳腫,小腿上還有許多像蚯蚓一樣紫紅色的紋路,這是發生甚麼問題呢?」中醫師表示,這都是典型靜脈曲張患者會有的症狀。靜脈曲張的產生多與患者本身下肢血液循環不佳、長時間姿勢不良有關,好發於老年人身上。若要避免症狀產生,可以透過穴位按壓的方式來促進血液循環。



中醫師陳玫妃指出,靜脈曲張的症狀通常都發生在患者的下肢部位,尤其好發於血液循環不佳的中老年人、長時間站立工作、或是不太走動,下半身氣血循環差的人身上。上了年紀的長輩、久坐辦公的上班族,或是像是喜歡翹二郎腿、打電腦時喜歡盤坐,以及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、空服員、櫃姐等,都是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。

穴位按摩促血循 改善靜脈曲張症狀

久坐、久站、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血液流通不順、氣血循環不佳,都是引起靜脈曲張產生的主要因素。所以,對於容易誘發靜脈曲張的族群來說,增加腿部氣血循環,以及適時的舒緩是相當重要的。

除了平時可以透過穿著彈性襪、抬腿、泡腳來舒緩外,建議民眾還可以透過穴位按摩的方式,促進下肢的氣血循環,達到預防、舒緩靜脈曲張症狀的效果。以下是中醫師提供的5個穴位,民眾不妨在家嘗試看看:

【血海穴】:位於膝蓋內側往上2吋位置,也就是約莫3指併攏的寬度。按壓此穴位,有助於改善下半身的血液循環,達到消水腫的作用。另外,對於舒緩腿部久站痠痛、腫脹都有很不錯的效果。



【太衝穴】:

太衝穴位於足背側部,約大拇趾與第二趾間隙的後方凹陷處。經常按壓此穴有助於改善下肢血液循環、氣血不通、麻木等症狀。



【三陰交穴】:

三陰交穴是脾、肝、腎3條經絡交會的穴位,常按可以改善腿部痠痛、腫脹、水腫等問題。建議按摩時以指腹輕壓、畫圓揉按的方式進行。



【足三里穴】:約在膝蓋下方凹陷處,在往下3吋左右的位置上,約4指併攏的寬度。經常按壓此穴位有通經活絡、疏風化濕、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。



【陽陵泉穴】:位置約在膝蓋往下3到4個手指頭距離的兩個骨頭的中間。按壓此穴有舒緩腿部腫脹、麻木,改善下半身血液循環的效果。配合足三里穴對於緩解腿部痠痛的作用更為有效。



【中醫師小叮嚀】:

一般民眾自行進行穴位按摩時,一定要注意力量的拿捏,不需過度施力。中醫師陳玫妃建議,民眾只要以指腹稍加施力按壓即可,或是使用畫圓揉按的方式。另外,在進行穴位按摩前,若能以溫度約40至50度左右的溫熱水先行浸泡患部,讓血液循環加速後,再配合適當的穴位按壓,效果會更為明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慮淨(anit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